听见丨“朱鹮奶爸”黄治学 每日简讯
2023-05-04 12:56:37 来源: 中国之声
关注河南热线
浏览量:0

四月的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眼都是浓淡不一的绿色,清脆的鸟叫和着潺潺溪水声,更显山谷清幽。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朱鹮迁地保护地。

人工繁育的朱鹮宝宝经过28天孵化,即将出壳,五一前的半个月,是繁育站技术负责人黄治学一年中最操心的半个月。破壳,还要经历40个小时的等待,人工饲养朱鹮雏鸟初飞,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是黄治学几乎不会外出的一段日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治学教小朋友如何科学观鸟

每年这个时候,董寨的朱鹮繁育站总会聚齐多路人马。中科院的青年学者会24小时守在监控大屏前,监测记录孵化中朱鹮的各种行为;一旁的育雏室,喂养朱鹮雏鸟也有两三个年轻人在忙活。

繁育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登记朱鹮相关数据

清晨5点,董寨人工孵化的2023年第一只小朱鹮破壳了,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把视频发给了黄治学。繁育站的培育保温箱里,刚破壳的小朱鹮一身湿哒哒的绒毛,身上残留着蛋壳,还不能睁开眼睛,叫声却异常明亮。

小朱鹮努力挣扎着,摇晃着小脑袋,扑棱着翅膀。黄治学一脸宠溺地说,饿了就是这个样子。

破壳而出的小朱鹮

黄治学给年轻的朱鹮保育员念叨着朱鹮饲料的配方,右手用吸管将温热好的糊状“雏鸟餐”挤一些在手背上,温度合适,再将一滴管流食缓缓滴入雏鸟嘴里,样子像极了老练的“奶爸”。

每年的四到六月,是朱鹮孵化期。破壳、喂养,直到40天后幼鸟初飞,都需要人寸步不离地守护。由于朱鹮出生日期不一样,不同日龄的小朱鹮需要不同的关照,随着二十只小朱鹮陆续破壳,照顾的工作变得复杂又琐碎。

喂食的细节,黄治学给身边的年轻人叮咛了好几遍。想当年,经验不足,他也曾经历因为照料不到位,眼睁睁看着朱鹮生病甚至死亡,他再也不想经历同样的遗憾。

年轻时的黄治学喂食小朱鹮

喂完吃的,黄治学仍不离开,坐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小朱鹮们进入梦乡。他像个老父亲一样感慨,朱鹮还是小的时候更可爱,长大了调皮起来,真是各种挑战。

琐碎的活,挑战的事,黄治学连着做了33年。

20世纪中期,因为栖息地被破坏,朱鹮一度绝迹。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小组跋山涉水寻找,历时整整3年时间,终于在1981年5月23日,陕西洋县姚家沟,秦岭腹地发现了7只朱鹮的踪迹。自此,以洋县为原点,朱鹮在这里开始缓慢地繁衍。

1990年,黄治学高中毕业,偶然得知,洋县的朱鹮繁育站在招聘保育员,就跑去应聘。工作的第一年,就是寻找朱鹮野外的孵化巢穴。大家漫山遍野找,一找就是一天,一次找半年。黄治学说,累得他差点打退堂鼓。

1990年,全世界不到30只朱鹮,那时,在野外检测发现一个巢以后,人要跟鸟走。在深山里头没有路,农村也没有电,早晨走到晚上,才能走到巢区。刚开始确实不适应,黄治学也想过放弃,但坚持到第二年第三年也慢慢习惯了。

习惯了工作节奏,刚攒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新的变化又来了。

2007年,为了让朱鹮更好地恢复种群,国家开始在曾经有朱鹮生活过的地区逐渐开展朱鹮的迁地保护工作。河南信阳罗山县的董寨,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朱鹮迁地保护区。

朱鹮在野外觅食,湿地、农田,茂密的森林,大别山是朱鹮喜欢的家

第一批鸟来了,可当地没有懂朱鹮繁育的人,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那一年,黄治学被董寨人邀请来河南指导工作。从陕西洋县到河南罗山,800多公里,离家别子,去还是不去?黄治国至今歉疚,下决心来董寨的时候,心里只想到了那里的17只朱鹮。

黄治学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家四口如今都跟着朱鹮搬到大别山

这一走,就是16年。守着大山,与朱鹮相伴,他乡就这样成了故乡。

董寨朱鹮繁殖剖析明细图

在董寨朱鹮繁育站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张白板,详细记录着从2008年开始在董寨繁育成功的朱鹮的家族谱系。密密麻麻的信息,记录着每一只朱鹮的成长历程。

只看编号,黄治学就能准确讲出每一只朱鹮的详细信息。它的父母是谁,在野外还是笼舍出生。那些用编号命名的朱鹮,都像他的孩子一样,一直被他惦记。在黄治学心里,被称作“东方宝石”的朱鹮有灵性,重感情,经过野化训练放飞后,时常还会回来找他们。

从3月朱鹮筑巢开始,董寨繁育站副站长蔡德靖就开着皮卡和黄治学走村串乡,寻找朱鹮新的巢穴点。今年,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外筑巢的朱鹮发现了42对,创下了历年野外巢数最多的纪录。

朱鹮“谈恋爱”

进入小朱鹮孵化期,就要观察孵化进展。黄治学与蔡德靖要挨个查看朱鹮的巢穴,随着这里朱鹮野外种群扩大,今年他们监测到的最远的巢穴,已经到了罗山的邻县。

在村道旁边的一处稻田里,他们发现了野生朱鹮。这是一只颈背灰黑色的朱鹮,这种颜色是成鸟进入配对发情阶段的标志。清晨的柔光洒在水田里,朱鹮悠闲地踱步、觅食。吃饱后振翅离开,高空翱翔时露出了淡粉色的羽毛,温润的光泽像借了晚霞披在身上,恬静优雅。

通过望远镜观测朱鹮的黄治学

从2013年开始,河南罗山尝试对野化训练成功的朱鹮进行放归,截至目前,已经放归7批127只朱鹮。十年间,这些被野化放归的朱鹮已经形成了400多只的野外族群,朱鹮美丽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罗山县的天空上、稻田里……

朱鹮在河南的大别山扎下了根,黄治学又开始忙新的事。他走出大别山,开始帮朱鹮找寻更多的家园。仿佛一位老父亲,盼着孩子生,等着孩子大,看它渐行渐远的背影,还想让它在新家也过得舒心,才能放下心来。这样的牵挂,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责任编辑:hN_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