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环球报道:党的二十大代表黄久生:“只为让农民工兄弟有活干”
2022-12-16 11:59:08 来源: 信阳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2022年12月8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驻郑州农民工党工委书记黄久生一结束在河南周口连续3场的宣讲,就马不停蹄赶回郑州,继续奔波在正在施工的20多个工地上,问进度、看安全、查防疫,没日没夜。


【资料图】

“只为让农民工兄弟有活干。”黄久生说,无论走多远,再忙再累,工地都是他的“根据地”。一到这里,和农民工兄弟在一起,他就会“满血复活”。

抗疫3年,黄久生带领的农民工队伍不减反增,从1.2万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6万多人。

黄久生在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受访者供图

“别人不要的人,我要”

疫情之下,压缩成本、裁员减薪者不在少数,黄久生带领的农民工队伍缘何增长了1/3之多?

“我一个残疾人,从邻居手中找到久生的电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请他帮忙找活干,没想到久生一口就应承了下来。”46岁的廉治林如今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连翘项目当门卫。每天他都干得格外起劲,他说:“俺得对得住久生!”

农民工兄弟朴素的情谊,一直是黄久生的动力所在。正如他在很多次宣讲中所说的那样,“30多年来,我一刻都不敢停歇,因为我有700多位老人要赡养,我还承载着1万多名农民工兄弟的期待。”

正是带着这样的情结,对主动找他寻求帮助的农民工兄弟,黄久生坚持做到来者不拒。早在多年前,央视记者采访黄久生时,就发现了他的工地上有个奇怪的“三多”现象:老年人和残疾人多,技术人员多,工人的收入多。

建筑工地上,老年人和残疾人难有用武之地,黄久生就安排他们搞后勤。以至于在黄久生的工地上,后勤人员80%都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对他们包吃包住,还保障每人每年工资不低于3.6万元。

“不是作了难,谁会找上咱?”儿时吃百家饭长大的温暖记忆,不但让黄久生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坚持做好“700多位老人共同的儿子”,结草衔环报桑梓,也造就了他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

“别人不要的人,我要!”这是一种情谊,更是一份言出必行的承诺。

黄久生(前排左二)和农民工兄弟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别人不干的活,我干”

开工项目压缩、施工进度迟滞、防疫增加成本……疫情之下,建筑业面临着诸多考验。

而黄久生则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跟随他的农民工兄弟人数不降反增。

“必须让大家有活干、有饭吃!”黄久生发挥自己信誉好、人脉广的优势,千方百计接订单、找活干。

多年来,黄久生承建的工程两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获评70多项国家、省、市优质工程。他带领的施工队被誉为“河南建筑界的铁军”。正是凭着如此过硬的信誉和实力,黄久生赢得了业主和合作方的依赖与支持,在手任务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但这远远不够。

听说新郑要对多个半拉子工程启动治理,由于前期遗留问题处理棘手,单价又低,很多施工队不愿接手。得知相关信息后,黄久生派出专业团队进行认真的成本测算和分析,在能保工资的前提下顶着压力主动承揽了6个项目,最终都完美履约,受到了业主方的普遍赞誉。

3年来,受疫情影响,时不时会静态管理,工地经常会处于半停工状态,业主的资金拨付也出现了拖延现象。黄久生只好找朋友拆借、找银行贷款,主动替业主分忧,协助业主方顺利履约。

困难艰辛他独自承担,但工人的工资硬是一分钱不少。

“别人不干的活,我干!”这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份舍我其谁的担当。

黄久生(前排中间)和工友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受访者供图

“别人不能干的活,我能”

在黄久生的案头,有3份来自郑州经开区安置房工程指挥部的文件:在今年上半年和7~8月份、9~10月份三次全区安置房项目建设评比中,黄久生带领的队伍均位居超额完成任务行列的第一名,在与30多家大型国企的比拼中走在了前列。

“保质量、保进度、保交工。只可提前,不可错后!”这是黄久生给自己划定的“硬杠杠”。

黄久生就是有着这样的底气。他的底气来自广大农民工兄弟。

为确保防疫安全,所有工地严格实行封闭作业,外来运输车辆一律入场即消毒、人员全程不下车。每一个农民工兄弟,都是有着“火眼金睛”的监督员。疫情最吃紧的关头,坚持打破常规,同步推进,扩大作业面施工,最大可能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

2022年11月25日,郑州对主城区实行流动性管理。为确保工期不受影响,黄久生带领施工队伍提前准备,24小时连续作业,在管控之前完成各楼层混凝土浇筑,为下一层施工提供足够的作业面,确保在流动性管理期间工人每天都有活干。

“别人不能干的活,我能!”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份逆境突破的智慧。

“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黄久生真的做到了,他说:“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继续当好农民工的带头人!”(信阳日报记者 时秀敏)

责任编辑:hN_1626